原标题:倾情帮扶结硕果 乡村振兴焕活力
——民盟中央帮扶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龙凤村纪实
6月19日早晨,下了一夜的小雨刚停下。在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龙凤科技小院门口,简宜伟一边擦拭着电动三轮车上的雨水,一边叫着同伴的名字:“永华,趁太阳还没出来,我们去刺梨基地查看一下病虫害情况。”
简宜伟和王永华是中国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也是龙凤科技小院的负责人,探索研究科学种植、帮助农户解决种植技术问题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
2021年3月,经民盟中央协调,中国农业大学在龙凤村成立龙凤科技小院,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龙凤科技小院的诞生和发展是民盟中央帮扶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龙凤村的一个生动缩影。
自民盟中央将龙凤村作为示范点以来,聚力实施“产业提质增效、乡村强基固本、村庄扩容转型”“三项行动”,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一
12点50分,午餐过后,龙凤小学的操场上便热闹起来。
跳皮筋、打篮球、玩游戏……学生三五成群,脸上洋溢着笑容。
换成从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进学校的路和操场上都是坑坑洼洼的,下雨天满脚是泥巴,没有塑胶跑道,没有文化墙。”学生路雨婷回忆。
龙凤小学学生打篮球
2021年4月,民盟中央积极协调帮扶资金50万元,对龙凤小学和幼儿园进行提质改造,建设同心文化长廊及“同心助学”音乐教室等项目。
2022年5月,民盟江苏省委捐赠5万元,进行校园办公、体育等基础设施改造。
如今的龙凤小学,迎来了“大变样”。
“实施重建教学楼、美化校园环境、升级教学设备等项目,让龙凤小学和幼儿园焕然一新。”龙凤小学校长王师君说,教学设施设备得到改善后,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读,老师也有了更多外出培训和线上学习的机会。
民盟中央派驻龙凤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杜武东介绍,自开展帮扶以来,民盟中央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乐教惠学”等活动,持续深化“同心助学”品牌。除捐资改善办学条件外,还促成广东省多所中小学与撒拉溪镇多所中小学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
走进龙凤村卫生室,门头上标注的诊疗室、治疗室、康复室、药房、远程医疗会诊室等科室格外明显。
“之前村卫生室的环境不太好,设备也不齐全。”村民钱孟玲说。
为改善龙凤村医疗环境,民盟中央联系企业家捐赠100万元对龙凤村卫生室进行提质改造。2022年6月,龙凤村建起一栋两层的标准化卫生室,健全卫生室服务功能。
在医生孟丽的电脑上,详细记录了每个病人的基本情况,卫生室条件改善后,设备和环境更好了,群众家门口就能看病,大家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
“这是新品种‘威芋7号’,只要大家科学种植,合理施肥,产量就会有改观。”
2021年,刚来龙凤科技小院的简宜伟信心满满,但在发动群众种植新品种马铃薯时却吃了“闭门羹”。
“还在上学的学生懂什么种地,我们种一辈子庄稼了,还不懂?”简宜伟的推荐,群众“不太买账”。
面对大家的质疑,简宜伟打算先试验,后推广。于是,他在村里联系5户农户,为他们提供薯种、肥料等。科技小院学生提供种植管理技术,通过田间示范和技术推广,亩产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我试种了1000公斤,每亩居然收获了近2500公斤,真是没想到呀!”龙凤村村民路世江说,在科技人员指导下种出的马铃薯,不仅产量高、个头大,就连成本也比之前降了许多。
受益龙凤科技小院的,还有刺梨产业。
仲夏时节,在龙凤村3400余亩刺梨基地,满眼皆是青绿。
龙凤村刺梨基地
在刺梨种植上,科技小院通过设置肥料优化试验,并配合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刺梨高产高效田间管理技术体系。
为实现土地资源节约化利用,龙凤村根据科技小院的指导,在刺梨基地里套种中药材,带动群众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将借助资源优势,用好民盟中央的帮扶资金,在完善基础设施、教育、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对于龙凤村以后的发展,该村党支部书记路璐充满期待。
如今的龙凤村,一座座白墙黛瓦的农村新居井然排列,一阵阵读书声洋洋盈耳,满目青翠的刺梨基地生机盎然,龙凤村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原标题:《倾情帮扶结硕果 乡村振兴焕活力》